广电第一时间 | 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:全面推行乡村环境治理物业化管理模式
大家好,我是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。
近年来,随着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的稳步推进,乡镇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观,群众卫生意识逐步提高,环卫设施也日渐完善。但对比城市而言,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,居住条件、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距群众需求目标还有较大差距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任务,只有创新投入方式,建立起管护长效机制才能持续推进。现代化物业管理理念与模式,符合新时代乡村环境治理的需求,在基础设施管理、环境卫生治理、废弃物处理、垃圾分类、促进群众就业、构建和谐乡村方面均可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。
建议:
一是以乡镇为单元建立完善的乡村物业管理协调机制。物业管理新入驻乡村必然存在诸多困难,特别是消防、水、电等专业基础设施,乡镇一级政府牵头,参考城市物业运转模式,做好乡村和物业的有效衔接,协调解决新型农村物业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。理清日常管理中的权责,减少微腐败,减轻基层政府工作负担,让村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乡村治理和管理当中。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和物业管理模式的宣传,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、支持物业治理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。
二是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物业管理模式,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社区。乡村引进物业公司要符合乡村的实际情况,满足乡村和村民的实际需求。结合实际情况,因地制宜建设和配备农村环卫设施,如增加建设清洁楼,各村增配临时转运站、转运斗数量等。确保物业能够专业化进行垃圾分类处理、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等专业化处理,与城市垃圾处理体系实现有机融合,提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质量。协调物业公司拿出一定比例的岗位给当地弱势群众,实行职业化培训和管理,实现就近就业,减轻政府压力,增加农民收入。
三是加大资金投入,加强物业管理人员监管,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。加大对乡村物业管理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,可以通过以奖代补、项目补助等形式支持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;也可以通过乡规民约形式,向村企业和周边经济实体取适当的卫生费,用于弥补村里的环境卫生投入,确保稳定的资金来源。同时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,确保专款专用,充分发挥其效益。对管理人员实施专岗专责,加强职业、专业方面的培训,提升管理水平,确保管理质量。